陳竺:公立醫院將切斷以藥養醫
發布時間:
2014-04-09
政協會議醫衛界別召開聯組會,衛生部部長陳竺,副部長黃潔夫、王國強、馬曉偉等4名負責人參加了委員們的聯組討論。衛生部部長陳竺表示,備受關注的新醫改方案兩會后將馬上公布,“請大家以日計算”。他還透露,新醫改將徹底切斷公立醫院以藥養醫的狀況。
社會共濟保證醫保廣覆蓋
陳竺說,新醫改強調了基本醫療保障的“廣覆蓋”。人民群眾能夠接受醫療衛生服務,各級財政的直接投入是一個主要來源,但更重要的來源是制度保障。新醫保的思路是確定用一個社會共濟的保障制度,讓國民有抵御重大疾病的風險的能力,因此基本醫療保障最主要的來源是社會。通過平?對醫療服務供方和需方的投入,既要能夠解決人民群眾“看病貴”的問題,又要避免重復過去“大鍋飯”和“養懶人”的情況。
建設預防為主的公共服務
陳竺說,新醫改方案比較好地處理了“防”和“治”的關系。“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如果不把疾病防控和健康促進抓好,投入再多錢到醫療機構也難以應對。”
他表示,促進基本公共衛生均等化,是本次醫改的一個重要亮點,要通過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建立,為人民群眾帶來真正的實惠。
他介紹,基本公共服務將包括疾病防控、免疫接種、婦幼衛生、精神衛生、慢病管理,并逐步建立居民健康檔案。“比如從今年開始逐步實現6到15歲兒童乙肝疫苗的全人群接種,專門安排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減少農村孕產婦和嬰兒的死亡率等工作都已經展開。”陳竺補充道。
公立醫院將切斷以藥養醫
陳竺表示,新醫改的一個重要思路是,將醫療服務機構和廣大醫務工作者作為醫改的主體,通過發揮廣大醫務工作者積極性來體現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新醫改沒有回避難點――公立醫院的改革。”陳竺說,“人民群眾對就醫的感受,很大程度來自于得大病、重病后去公立大醫院的感受。”
陳竺說:“目前公立醫院的收入有公共財政投入、社保以及個人醫療支出,以及藥費加成三條渠道。藥費加成也就是我們說的以藥養醫。新醫改將徹底切斷以藥養醫這個渠道。”
陳竺說,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最終要靠醫務人員的服務體現出來,切斷以藥養醫的收入渠道后,要通過研究增加診斷費等目前偏低的醫生正當勞務費用,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優勞優得調動醫生積極性
今年公立醫院改革將首先在東、中、西部各選一批醫院進行試點。切斷“以藥養醫”后,一方面對試點醫院失去藥費加成后資金缺口進行測算,通過公共財政給予補貼投入;而在分配方面,將采取優勞優得、按勞付酬,以醫務人員提供勞動的數量和質量及效率來作為績效考核的主要標準,同時結合科研教學和風險崗位來作為分配的參考適當增加醫生的診斷費用。
通過優勞優得,拉開檔次調動醫生的積極性,通過調動醫生的積極性,增加他們提供的服務。醫生的醫療衛生服務越多,公益性的體現就越好。
鄉村醫生可進醫院學醫術
陳竺說,與過去醫療改革不同,新醫改的一個重點是將“醫療人才建設”納入其中。醫療人才建設將通過試點推廣“住院醫師培養制度”,讓鄉村醫生、基層醫生進入大醫院接受培訓,然后走出醫院下到基層,成為老百姓能夠放心的“健康守門人”。
陳竺表示,新醫改除了明確城市為醫衛規劃重點是“社區醫院和大醫院的雙向轉診”,還提出在農村通過大力發展“縣級醫院”,建立“縣醫院為龍頭,農村醫務室為網底、鄉鎮衛生院為節點”的體系,通過在基層醫院加強硬件投入、人才輸入,切實緩解農村看病難。
社會共濟保證醫保廣覆蓋
陳竺說,新醫改強調了基本醫療保障的“廣覆蓋”。人民群眾能夠接受醫療衛生服務,各級財政的直接投入是一個主要來源,但更重要的來源是制度保障。新醫保的思路是確定用一個社會共濟的保障制度,讓國民有抵御重大疾病的風險的能力,因此基本醫療保障最主要的來源是社會。通過平?對醫療服務供方和需方的投入,既要能夠解決人民群眾“看病貴”的問題,又要避免重復過去“大鍋飯”和“養懶人”的情況。
建設預防為主的公共服務
陳竺說,新醫改方案比較好地處理了“防”和“治”的關系。“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如果不把疾病防控和健康促進抓好,投入再多錢到醫療機構也難以應對。”
他表示,促進基本公共衛生均等化,是本次醫改的一個重要亮點,要通過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建立,為人民群眾帶來真正的實惠。
他介紹,基本公共服務將包括疾病防控、免疫接種、婦幼衛生、精神衛生、慢病管理,并逐步建立居民健康檔案。“比如從今年開始逐步實現6到15歲兒童乙肝疫苗的全人群接種,專門安排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減少農村孕產婦和嬰兒的死亡率等工作都已經展開。”陳竺補充道。
公立醫院將切斷以藥養醫
陳竺表示,新醫改的一個重要思路是,將醫療服務機構和廣大醫務工作者作為醫改的主體,通過發揮廣大醫務工作者積極性來體現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新醫改沒有回避難點――公立醫院的改革。”陳竺說,“人民群眾對就醫的感受,很大程度來自于得大病、重病后去公立大醫院的感受。”
陳竺說:“目前公立醫院的收入有公共財政投入、社保以及個人醫療支出,以及藥費加成三條渠道。藥費加成也就是我們說的以藥養醫。新醫改將徹底切斷以藥養醫這個渠道。”
陳竺說,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最終要靠醫務人員的服務體現出來,切斷以藥養醫的收入渠道后,要通過研究增加診斷費等目前偏低的醫生正當勞務費用,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優勞優得調動醫生積極性
今年公立醫院改革將首先在東、中、西部各選一批醫院進行試點。切斷“以藥養醫”后,一方面對試點醫院失去藥費加成后資金缺口進行測算,通過公共財政給予補貼投入;而在分配方面,將采取優勞優得、按勞付酬,以醫務人員提供勞動的數量和質量及效率來作為績效考核的主要標準,同時結合科研教學和風險崗位來作為分配的參考適當增加醫生的診斷費用。
通過優勞優得,拉開檔次調動醫生的積極性,通過調動醫生的積極性,增加他們提供的服務。醫生的醫療衛生服務越多,公益性的體現就越好。
鄉村醫生可進醫院學醫術
陳竺說,與過去醫療改革不同,新醫改的一個重點是將“醫療人才建設”納入其中。醫療人才建設將通過試點推廣“住院醫師培養制度”,讓鄉村醫生、基層醫生進入大醫院接受培訓,然后走出醫院下到基層,成為老百姓能夠放心的“健康守門人”。
陳竺表示,新醫改除了明確城市為醫衛規劃重點是“社區醫院和大醫院的雙向轉診”,還提出在農村通過大力發展“縣級醫院”,建立“縣醫院為龍頭,農村醫務室為網底、鄉鎮衛生院為節點”的體系,通過在基層醫院加強硬件投入、人才輸入,切實緩解農村看病難。